發布時間:2019-05-12 作者:admin
(作者:來源:人民網 發布時間:2014/12/29) 2011年,周鑫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采訪時說,“苦一點、累一點這些都不是困難,最大的壓力,就是當地老百姓迫切的渴望水的眼神。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樸實無華,這就是堅守扶貧找水一線,為“圓新田人喝水夢”的周鑫的逐夢人情懷。
什么是美?是年紀,31歲的他,正值意氣風發之時;是外表,身高一米七八的他,有著一身驕傲的地質古銅皮膚;是經歷,8年地質生涯的他,扎根一線,忘我工作,技術能力步步提升;是成績,參與的項目連連獲獎,新田找水解決近12萬人的飲水困難和部分農田灌溉。
正是這些美,繪成了周鑫這位年輕地質人的最美形象。
主動請纓一線鍛煉,磨刀不誤砍柴工 2006年,中國地質大學水文地質專業畢業后,周鑫通過公開招聘入職湖南省地勘局公司水文地質勘查院,成為該隊實行公開招聘后的第一批新進大學生。
由此開啟他的地質生涯,主攻方向是巖溶找水。
他深知“要找水,必須先懂水”。
為盡快進入角色,實現學生到地質隊員的轉化,他沒有急躁,而是主動請纓奔赴一線,先后參與了湘南零陵盆地、漣水流域巖溶水資源調查評價兩大項目。
他說,“基礎太重要了,比如說,以前在學校實驗室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的石頭,把它放到自然環境里面,就不認識了。
懂得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加上師傅們的悉心指導,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地質人,才會更加熱愛我們的工作,鉆研我們的技術。
”經過兩年扎實的磨煉,他脫去了書生意氣,實現了理論到實踐的對接。
參與的項目獲得省級獎項,是他扎實“磨刀”的最好注解,也為他在新田巖溶找水上取得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扎根新田扶貧找水,六年沉淀放光芒 新田,屬典型的巖溶石山地區,工程性缺水嚴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是國家級貧困縣,國土資源部對口援助縣。
2002年以來,國土資源部把“水”作為新田縣定點扶貧的突破口,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但在開發利用上很多隊伍都無功而返。
在這樣的壓力下,2009年,周鑫踏上了新田的找水之路。
初到新田,已在野外跑過兩年的周鑫還是被這里大面積的干旱田地和喝著臟水的農民生活給震驚了,震驚之后,他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他說:“我一定要找到水,這是我到這里的價值所在。
”為了取得最詳細的實地資料,他帶著團隊滿山滿野地跑,早出晚歸、中午自帶干糧是固定模式,一天走10多公里山路也是常有的事。
6年下來,他和團隊走訪了近200多個村,足跡幾乎覆蓋了整個新田縣。
2010年5月16日,新田找水項目迎來了第一個突破,被稱之為“千年干旱死角”的陶嶺鄉周家村抽出了可采水量為120立方米每天的清泉。
村民們激動地手捧清泉、奔走相告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印在周鑫的腦海中,讓他忘記了團隊們為了施工方便,也常喝池塘里渾濁的水的經歷。
攻破陶嶺鄉周家村的“水魔”,給周鑫帶來了極大的鼓舞,為了讓更多的百姓喝到水,他與團隊工作更加細致,論證更加激烈,功夫不負有心人,高山鄉梅家村再出成果,鉆井最大涌水量達到2100立方米每天,成為當前水量最大的井,可解決2萬多人的飲水困難。
扎根新田6年,鉆井51眼,33眼出水成井,重點解決了新田縣近12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和部分農田灌溉用水問題,百姓們歡欣鼓舞,他成為了值得信賴的找水專業戶,湖南省地勘局公司也被親切地稱為“人民的找水隊”。
三占塘打出礦泉水,艱辛探索見真章 艱難找水路,三占塘村打出了礦泉水的消息讓人們再一次激動難掩。
新田縣新圩鎮三占塘村,國家級貧困村,全村僅有一口水井供取水飲用,井水來源于周圍農田的滲水,水量少且水質較差,村民飽受飲水匱乏之苦。
接到“為該村找到滿足生活用水需求的地下水”的任務后,周鑫帶領項目成員立即趕赴現場。
一到現場,看到大面積分布的泥灰巖,周鑫立即“傻了眼”,因為根據經驗判斷,新田境內發育的這種泥灰巖富水性往往相當貧乏,在地下水資源勘查工作中往往是作為隔水邊界存在的,即便存在因斷裂或者褶皺構造引起的裂隙發育,也基本上是被充填的,不利于地下水的徑流。
他深感任務的艱巨性,帶領團隊在三占塘村及周邊5個平方千米的區域內,進行了長達1個月的水文地質測量和物探測量,最終圈定了1處有利靶區,僅半個月就完成了設計孔深100米的鉆探打井工作,然而抽水試驗結果一出來,井內幾乎沒有水。
這個結果讓周鑫又“傻了眼”。
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認為還是基礎地質條件沒有查清,帶領團隊擴大工作區范圍,進一步提高調查精度,硬是從大面積分布的泥灰巖中“摳”出來1條相對富水的灰巖條帶,補充物探驗證,重新布設鉆探靶區,從鉆井設備第二次進場的那天起,他就帶領團隊守在現場,開孔不久就見灰巖,離希望進了一步,50米,100米,還是灰巖,局部裂隙發育,沖洗液漏失,希望一步步加大,123米時巖心基本完整,決定停鉆,開始洗井抽水,10分鐘水泵仍在滿負荷出水,30分鐘,1個小時,6個小時,12個小時,水泵一直源源不斷的將地下水送出地表,且動水位保持穩定,經過24小時的穩定抽水,項目組懸著的心也放下了,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可采水量480立方米每天,可滿足5000人生活用水需求,經過化驗分析,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且鍶元素含量達到礦泉水標準,徹底解決了三占塘村歷史以來的嚴重缺水問題,且可以作為礦泉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
專注低調品質優秀,無愧新時代地質人 提起周鑫,單位職工無不稱贊:“這是個好伢子。
”他技術工作認真扎實。
為了把工作完成好,他爭分奪秒、通宵達旦,項目一線和辦公室成為了標準的兩點一線,尤其在新田工作的前幾年,剛新婚的他一年只過年回去一次,用他的話說就是“平日哪有時間聚啊,人都在項目野外”,憑著這種“拼勁”,他所提交的報告都是一次性通過,優良率100%。
他管理工作細致周到。
在項目管理中,他技術要求嚴格但對人又充滿溫情。
一次,有位同事感冒了,在其他人沒注意到的情況下,他卻發現了,并走了很遠的路買回了感冒藥。
然而他的好,對家庭來說,卻是“不好”。
2011年5月3號,晚上11點多鐘他還在辦公室加班。
他的妻子從老家打來電話問,“孩子要出生了,明天能不能回來陪我一下?”他沉默了,因為他在準備第二天去北京的匯報材料,臨時換人根本來不及,盡管知道妻子會失望,他還是說:“沒辦法,因為這個項目是我負責的,臨時交給別人匯報會搞不清,行程早已經定了,對不起。
”等他從北京趕回來,他的女兒已經出生兩天了。
然而在家僅僅呆了3天,他就又趕回來開始緊張的工作。
所以對于家庭,他是愧疚的,也是感恩的。
他說:“我特別感謝家里人,特別是我的妻子對我的支持,實際上我不是他們的后盾,他們才是我的后盾。
” 這就是新時代的地質人家庭,一種因職業選擇而充滿犧牲與奉獻精神的家庭。
結語 年輕地質人的美,美在無悔的事業選擇,美在逐夢的堅持力量,美在燦爛的地質成果,美在優秀的地質精神。
周鑫,一名普通的扎根一線的地質人,用自己的踏實與堅持寫出了屬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找水還在繼續,輝煌仍在續寫,他在夢想的路上繼續追尋。
來源: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2014/1223/c391712-26260907.html 。
返回列表